2025年11月4日的燃料和能源综合体新闻:OPEC+的决策、制裁与全球能源市场重组

/ /
燃料和能源综合体新闻2025:OPEC+、制裁与市场重组
4

燃料和能源行业(TEK)2025年11月4日新闻概述:OPEC+的决策、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创纪录的出口、欧盟的气候政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全球能源市场关键事件分析。

石油市场:OPEC+的决策与价格动态

在OPEC+最近的决策背景下,全球石油市场表现出谨慎的乐观。**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于周日达成一致,决定在12月份略微增加产量(大约每天增加137,000桶),但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此举旨在防止明年初可能出现的供给过剩。同时,*石油价格*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稳定下来:**Brent**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64-65美元附近,而美国**WTI**价格在60美元左右。市场在OPEC+新追加的产量和暂停增产的决定之间保持平衡,同时考虑到对过剩库存和亚洲疲弱经济数据的担忧。

  • OPEC+在12月份提高产量:八个成员国获得许可将总配额提高至约3315万桶/日,以弥补之前的限制。
  • 2026年暂停增产: OPEC+将在1月至3月期间不再增加供应,表明其保持价格和避免年初市场“崩溃”的意图。
  • 价格稳定:暂停增产的消息有助于阻止价格的急剧下跌;分析师指出,联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准备迅速调整策略以保持价格稳定。

一些投资银行上调了对石油价格的预测,将OPEC+的决定视为保护**石油价格**不受过度下跌的迹象。因此,一些分析师预计2026年上半年**Brent**的平均价格将保持在每桶约60美元。OPEC内也持相似观点——该组织的秘书长指出,他看到了“健康的需求迹象”,并预计市场不会出现意外,因为生产商打算保持供需平衡。

制裁压力和出口流动的重组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对燃料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10月底,西方国家扩大了对俄罗斯石油行业的制裁,这导致了**俄罗斯石油出口流动的重组**。美国和英国首次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纳入制裁范围,它们合计占全球石油产量的约5%。新制裁要求交易伙伴在30天内停止与这些公司的合作,否则将面临次级制裁。作为回应,主要进口国开始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

  • 中国炼油厂拒绝俄罗斯原油:行业消息人士称,国有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在制裁后取消了部分11月的俄罗斯原油装载。此外,山东省的一些独立炼油商(“茶壶”)也暂停了采购,以免失去美元结算的机会。因此,俄罗斯向中国的日均原油供应下降了约40万桶/日(近45%),是自2022年冲突以来的最大减少。
  • 印度和土耳其寻求替代品:印度的炼油厂在过去一个月内将对廉价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减少了约一半。相反,印度公司增加了从中东——例如**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和**巴西**采购原料。土耳其的炼油厂也出现了类似趋势,正在多元化石油来源,以避免制裁风险并保持出口市场。
  • 出口和价格的下降:俄罗斯的成品油出口也遭遇下滑。乌克兰无人机的攻击从夏季开始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损害——炼油厂和港口的袭击已经减少了来自俄罗斯的海运柴油和重油供应。现在制裁使形势更加恶化:根据交易商的数据,9月份成品油的出口降至约200万桶/日,创五年来的新低。俄罗斯油品(例如针对亚太地区的ESPO)的价格承受着巨大压力,以更大的折扣进行交易,这减少了莫斯科的外汇收入。

不过,俄罗斯官员努力保持乐观。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制裁压力,但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仍然保持在去年的水平”,而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送的俄罗斯天然气在2025年前9个月增长了31%。但是,专家指出,制裁的加强已经迫使俄罗斯传统的亚洲合作伙伴缩减合作。从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对从俄罗斯石油生产的成品油的进口禁令也将生效——这一举措将关闭一个使俄罗斯石油能够通过在第三国加工间接进入欧洲市场的漏洞。这一切表明,俄罗斯石油行业将不得不重新定向到更复杂和更昂贵的销售渠道。相反,最大的西方竞争者受益: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减少支撑了全球炼油的边际收益,石油交易商也通过供应波动获利。

需求预测:对增长的信心,尽管对过剩的担忧

尽管有关2026年石油过剩的讨论愈演愈烈,但许多市场参与者相信,**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保持高位。参加阿布扎比行业论坛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高管们质疑关于石油市场将很快过饱和的预测。因此,意大利Eni的首席执行官克劳迪奥·德斯卡尔齐强调,在过去10至12年里,全球石油行业的投资约有一半未能到位:“需求在增长,而我们没有足够的供应和投资来满足需求。”德斯卡尔齐表示,谈论2026年的石油“过剩”为时尚早——相反,投资缺口可能会限制供应。

法国的**TotalEnergies**也持乐观态度。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普扬表示,全球对石油的需求每年仍然增加约1%。尽管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较五年前减半,但**印度**正成为新的石油需求增长引擎。因此,中国经济的放缓部分被其他亚洲市场的活跃发展所抵消。普扬还警告说,如果由于对过剩的担忧,石油价格过低而导致投资再次减少,那么世界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面临供应短缺和新一轮价格上涨——行业的周期性仿佛无人可以避开。

**BP**首席执行官穆雷·阿奇克罗斯表示,今年在非OPEC+国家的石油供应激增可能在2026年春季之前消失。BP预计,来自独立生产商(主要是北美和南美)的供应增加将在3月和4月之间结束,之后非OPEC+的产量要么保持稳定,要么减少。在此背景下,市场的长期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OPEC+本身的政策和主要消费国的行动。据阿奇克罗斯称,卡特尔的可用产能有限,但会尽力合理利用。值得一提的是,OPEC本身正式预测2026年石油市场相对平衡:全球需求的增长被认为是稳健的,而非联盟的产量增加则将显著放缓。为了形成对比,国际能源署(IEA)专家在一个月前警告称,如果所有已宣布的项目达到满负荷,明年可能出现高达400万桶/日的石油过剩。现实常常在两者之间,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领导人的情绪表明,行业目前更相信稳定需求,而不是供应过剩。

能源投资:新的挑战与基础设施建设

行业内的关键主题是投资不足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新需求。根据专家的看法,**长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各个领域继续增长,但该行业面临投资跟不上需求的问题。在阿布扎比的ADIPEC论坛上,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首席执行官苏尔坦·阿尔贾伯表示,能源行业正进入一个“波动成为新常态”的时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使价格和需求的波动成为普遍现象,但总体趋势依然向上:根据阿尔贾伯的说法,全球**石油**消费将在2040年之后保持在每日至少1亿桶的水平,而所有能源形式的需求将在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并同时适应技术变化,需要巨额投资。阿尔贾伯估计,**全球每年需要约4万亿美元的投资**来满足能源部门的需求——从碳氢化合物的开采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再到电网的现代化和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新的趋势,如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仅会加重能源系统的负担: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普遍电气化——这些都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例如,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的快速增长导致电力消费的激增,如果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不足,还有更多的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来发电。

然而,基础设施的发展尚未跟上这一增长。阿尔贾伯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例子:全球范围内面临发电用天然气涡轮机的短缺,这使一些地区出现发电的“瓶颈”。这已经导致电价在局部地区飙升,因为生产商无法快速增加产能以跟上需求。各国和公司不得不在财务纪律资本投资之间寻求平衡——因为今天的投资短缺可能在明天造成能源短缺。专家呼吁各国政府创造条件以吸引资本流入能源行业,降低投资者的风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沉睡资本”的释放,目前这些资本主要与传统资产相关联,并重新导向新项目:电网现代化、灵活发电能力的建设、能源存储系统的发展。只有这样,专家认为,才能在未来保持供需之间的平衡。

天然气市场与液化天然气:创纪录的出口与冬季前景

全球天然气市场出现显著变动:**美国**创造了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的新纪录。根据LSEG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首次在一个月内出口超过1000万吨LNG(约1010万吨,相较于9月的910万吨)。美国LNG行业凭借新设施的投入运营迅速增加销量:主要贡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新启用的**Venture Global Plaquemines**出口终端和**Cheniere Energy**公司的产能扩建(Corpus Christi Stage 3项目)。这两家运营商确保了美国10月总出口的72%,并向全球市场供应近720万吨LNG。

关键的目标依然是**欧洲**——10月份,美国LNG的出口量达到690万吨,占总量的69%。欧洲消费者积极在现货市场上购买天然气,以填补冬季储备。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储备已接近历史高位,这将帮助欧洲相对从容地度过即将到来的供暖季。亚洲在美国出口中的份额也有所上升(10月向亚洲国家出口约196万吨LNG,较上月的163万吨有所增加),但*价格因素*使主要气流仍然集中在欧洲。主要交易中心的平均气价几乎持平:10月份的欧洲**TTF**现货价格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0.9美元,而亚洲**JKM**指数约为11.1美元。如此小的溢价差异并未能激励供应商将LNG发送到更远的亚洲市场,尤其是频繁有欧洲的需求。此外,在拉丁美洲(另一个销售市场),需求季节性下降——10月份只有约60万吨美国LNG被送往南美,因为南美国家进入夏季,减少进口。

因此,**欧盟**继续作为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主要客户,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几乎停止之后。欧盟的能源供应多样化政策将继续推进:除了美国之外,卡塔尔、非洲和其他供应国的角色不断上升。欧洲在冬季前夕面临着高储备和扩大的LNG接收基础设施(近几年在德国和其他国家引入了新的浮动终端)。然而,专家警告说,*天然气市场的情况*依然容易受到寒潮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冬季严寒,价格可能上涨,但在软冬季条件下,考虑到历史最高储备和稳定的LNG流入,欧洲希望平稳度过这个季节。

欧盟的气候要求及供应商反应

全球气候议程与能源公司利益之间的互动日益紧张。**欧盟**推进新的可持续发展法律规范,这引起了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商的批评。这涉及欧盟的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要求所有在欧洲经营的大型公司提交计划,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变暖限于1.5°C),并在整个生产链中考虑环境和人权风险。未能满足要求将面临最高达其全球收入5%的罚款。

在阿布扎比的行业论坛上,**埃克森美孚**和**卡塔尔能源**的两位关键供应商的首席执行官都警告称,如果以严格的形式通过指令,他们可能会重新审视在欧洲的业务,甚至完全退出市场。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表示,现有格式的新规则可能对业务带来“灾难性后果”:他说,要求其全球范围内的业务符合*净零排放*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技术上不可行。尤其令他说担忧的是该法规允许将欧洲的标准扩展到公司在**欧洲以外**的业务,即使埃克森美孚在当地经营。“如果我们面临不可行的工作条件,我们将不得不退出,”伍兹总结道,并强调石油天然气业务本身是全球性的,欧盟的决策不应阻碍全球公司的运营。

卡塔尔能源部长萨阿德·阿尔卡比(QatarEnergy的首席执行官)也表达了类似的立场。他再次确认,暂停向欧洲供应卡塔尔LNG的威胁“不是威胁”。阿尔卡比表示,采取过于严格的减排要求使业务在欧盟内运营成为不可能:“在供应中达到净零排放是不可实现的条件,更不用说其他一系列问题了。”卡塔尔部长表示,“欧洲需要气体”——不仅需要来自卡塔尔,还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因此欧盟需要“非常认真”对待供应商的担忧。阿尔卡比强调,卡塔尔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准备继续,但只在公平竞争和合理监管的条件下。值得注意的是,卡塔尔和美国的政府已向欧盟领导人呼吁重新审视该指令的规定,认为该指令危及欧盟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对此,布鲁塞尔表示愿意对话:计划在年底之前修改法律文本,缓解最具争议的条款。

供应商和官员们都有一个共识:**能源转型**必须是现实可行的。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但要求石油和天然气巨头立即转变所有业务流程意味着冒着供应中断的风险。欧洲的消费者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埃克森美孚和卡塔尔能源的供应。当前,美国生产商占欧盟LNG进口的约一半,而卡塔尔占12-15%。俄罗斯退出市场后,这两个国家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因此,EU面临着在严格的气候政策和保障能源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很可能相关规则将被放宽,以防止关键合作伙伴退出欧洲市场。

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以中国为例的基础设施限制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平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大规模应用受到基础设施限制。**中国**是一个领导新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投入的国家。然而,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一份最新报告警告称,在未来十年,中国预计将面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所谓限制(curtailment)增长,这对项目的收益性构成风险。为了维持网络的稳定性,运营商往往需要在发电过剩或需求低迷的时段关闭部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根据分析师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21个省份的太阳能发电的平均限制水平可能将超过5%(相比之下,2025年仅有10个省份出现过类似情况)。风能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面临挑战:七个省份的风能发电损失预计将超过5%(而今年这种现象在14个省份中出现)。

高限制水平意味着一部分生产的“绿色”能源因电网基础设施能力有限而被浪费。这使投资者退却:经常停电的区域吸引不到新的项目,特别是在中国转向新的定价体系(拍价模式取代固定电价)时。意识到问题,**北京**修正了规定:可再生能源的不使用水平从5%提高到10%,承认全面整合增长的发电能力的复杂性。然而10%仍然是一个显著的比例,政府计划在下一五年计划(2026-2030)中集中解决这个问题。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能源局的代表强调,优先考虑最大限度地将*可再生发电*纳入电网。措施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与大型用户之间的直接合同(企业PPA),建设额外的高压电网(L 电网)以将能源从富含可再生能源的地区输送到负荷中心,以及发展“虚拟电站”的概念。后者假设将分散的能源来源和储能系统整合为一个可管理的系统,以使电网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发电波动。

中国的经验突出了一项全球任务:在建设太阳能发电厂和风电场的同时,必须升级**电网**并引入能源存储系统。如果没有这一点,虽然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增长缓慢,传统能源(天然气、煤炭)的依赖将持续更长时间。迄今为止,尽管清洁能力的引入速度创下纪录,全球最大经济体仍然不得不维持大量传统发电的储备以应对负荷高峰,尤其是在太阳能或风能不足或其过剩无法消耗时。分析师指出,正因如此,全球对**煤炭**和**天然气**的需求依然保持高位:在基础设施不允许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之前,旧的能源载体仍将发挥保障作用。不过,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显示,全球对煤炭的需求接近其峰值,未来几年将维持稳定并随之下降。许多国家——从中国到欧洲各国——都致力于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以应对环境问题。然而,过渡将是渐进的:在短期内,煤炭发电仍将满足许多地区的基本需求。

因此,全球TEK面临双重挑战:既需要加速**能源转型**,又要避免能源短缺。对电网、储能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投资必须与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增长同步进行。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范例都表明,缺乏全面的方法将难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所有领域——从石油和天然气到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来看——对能源的全球需求只会持续增长。因此,企业和国家需要在环境目标与经济实际需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并继续致力于确保和多元化能源系统的可靠性。

0
0
添加评论:
留言
Drag files here
No entries have been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