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行业新闻:2025年10月22日,布伦特油价约为60美元,俄罗斯燃料市场稳定,欧洲天然气存储创纪录,新能源投资增长。分析能源行业的关键趋势,以供投资者和公司参考。
到2025年10月22日,全球能源行业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原材料市场相对稳定之间保持一种复杂的局面。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制裁对峙没有减弱:西方国家继续加强限制。上周,英国对最大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实施了新制裁,欧盟则批准了到2026年逐步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计划。印度的立场成为一个意外因素——在合作伙伴的压力下,新德里宣布愿意逐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这可能在未来重塑全球石油流动。
与此同时,原材料市场展现出温和稳定的动态。由于预计年底将出现供应过剩,油价保持在几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布伦特油价徘徊在每桶60美元左右,WTI交易在56-58美元之间,较一个月前便宜约10%。天然气市场在欧洲以创纪录的燃料储备迎接冬季,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对舒适的背景(如果极端寒冷没有带来额外影响)。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创下纪录,尽管传统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然是能源供应的基础。
在俄罗斯,为稳定国内燃料市场采取的紧急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燃料短缺逐渐得到解决,批发价格从最高点回落,尽管偏远地区的情况仍需关注。在10月15日至17日于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2025”国际论坛上,确保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及在新制裁条件下重新定向出口成为主要议题。以下是当前日期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等能源行业各个细分市场的相关事件和趋势概览。
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和制裁风险
世界油价自夏季以来保持在最低水平。经过9月份的短暂反弹,市场再次转向下行,布伦特油价跌至心理价位每桶60美元。基本面因素显示出供应过剩正在加剧,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阻止了油价过度下跌。
- 产量增加,需求放缓。 OPEC+和其他生产国增加了产量,而全球需求的增长却在减缓。从11月起,石油联盟将整体配额提高大约13万桶/日,OPEC以外地区如美国和巴西的产量接近历史最高点。国际能源署将2025年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下调至约70万桶/日(2023年需求增长超出200万桶/日)。欧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高油价的滞后效应,以及贸易摩擦(例如美中间的关税争端恢复)都抑制了消费增长。因此,全球原油商业库存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价格压力。
- 制裁与新风险。 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讨论甚至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的全面禁运及通过油轮堵截“影子”出口。同时,作为主要购买国的印度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可能会减少从俄罗斯的进口。失去印度市场将加剧俄罗斯的出口压力,尽管全球供应可能通过其他源头进行重组。因此,布伦特油价在60美元附近可视为市场的一种“底线”:供应过剩不允许价格回升,但地缘政治风险又不使报价大幅跌破这一界限。
因此,石油市场在基础因素的压力和政治威胁之间平衡。供应过剩使得价格维持在低位,但制裁对峙和市场可能的变动(例如印度放弃俄罗斯供应)则阻止了报价大幅下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预计石油价格将保持相对较低,除非发生新的冲击。
天然气:创纪录的库存和东向重新定向
天然气市场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冬季。欧洲国家天然气库存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而俄罗斯则在失去欧洲市场后将出口转向东方。因此,天然气价格保持相对较低,尽管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冬季的天气条件。
- 欧洲为冬季做好准备。 欧盟的地下天然气储存(UGS)已达到超过95%的填充率,比去年高出5-7个百分点。温和的秋季和高液化天然气(LNG)进口水平使得欧洲能够提前建立良好的燃料储备,而无需进行抄底采购。天然气的批发价格稳定在30-35欧元/MWh,这远低于2022年秋季的峰值水平。去年的供应危机重演的风险大幅降低,但一切仍取决于冬季的寒冷程度及LNG供应能否保持稳定。
- 东向出口。 在失去大部分欧洲市场后,俄罗斯正在增加向亚洲的天然气出口。通过“力量西伯利亚”管道向中国的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预计2025年约为220亿立方米),同时讨论通过蒙古建设第二条管道(“力量西伯利亚-2”)以部分替代失去的出口量。此外,在亚马尔和远东的新液化天然气设备已经投入使用,额外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以竞争价格运往印度、中国、孟加拉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然而,俄罗斯的整体天然气出口仍低于制裁前的水平——目前俄罗斯当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内市场和独联体盟国的需求。
整体而言,全球天然气行业在进入冬季时具有充足的缓冲。欧洲市场拥有史无前例的“安全垫”以应对寒冷,而全球天然气流动已经重新配置以适应新现实:欧盟几乎完全放弃了俄罗斯天然气,而俄罗斯在亚洲的市场地位显着增强。如果没有极端天气异常或其他不可抗力的情况,冬季的天然气价格将对消费者保持舒适。
电力行业:消费增长与网络现代化
全球电力消费在2025年稳步迈向历史最高水平,年发电量突破3万TWh。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电力生产创下纪录,许多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和人口增长而快速增长的需求对能源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 电网负荷加重。 电力消费的增加需要大规模现代化电网和发电能力。在美国,电力公司在更新配电网络方面投资数十亿美元,以应对来自数据中心和电动车辆的日益升级的负荷。在欧洲、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实施类似的增强电网基础设施的计划。同时,部署“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工业电池储能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有助于平滑负荷峰值,并整合不均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没有提前的基础设施投资,电力系统将难以可靠地满足需求并避免中断。
整体而言,电力行业在即使在创纪录水平消费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经济的用电需求。然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电网、发电能力和创新进行持续投资。许多国家将电力视为战略性行业,增加对其发展的投资——因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其他所有经济部门的运作。
可再生能源:投资热潮与增长困难
可再生能源部门继续蓬勃发展,巩固全球“绿色”转型的趋势。预计2025年将创纪录地投入新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这得益于主要经济体的大规模政府刺激措施。同时,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能源资源依然是全球能源的基础。
- 创纪录的发电量与可再生能源比例。 预计到2025年,全球约3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是创纪录的占比。在欧盟,清洁发电已经超过能源平衡的45%,在中国接近30%。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首次超过煤炭发电,成为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 政府支持与激励。 各国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欧盟制定更严格的气候目标,要求加快投放清洁能力并扩大排放配额交易。在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补贴和税收减免计划以支持“绿色”能源及相关产业(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中亚国家也在推进可再生能源: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国家支持下开展太阳能和风电工厂的建设竞标,乌兹别克斯坦在沙漠中建设大型太阳能农场。这些措施降低了行业成本并吸引投资,加速了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 发展难题。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对设备和原材料的高需求导致组件成本上升:多晶硅仍然是太阳能面板的昂贵材料,而稀土金属则用于涡轮机和电池。电力系统面临集成不稳定发电的任务——需要新的能源存储设施和备用容量来平衡网络。多地区面临熟练劳动力不足和电网对于新可再生能源能力接受不足的问题。监管机构和公司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在保持能源供应可靠性的同时,维持高水平的“绿色”转型速度。
尽管面临困难,可再生能源吸引了巨额投资,并已成为全球能源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清洁能源的份额将持续增长,而创新(例如,应用更大容量的电池和氢技术)为本行业打开了新的机会。可再生能源行业仍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但在项目实施时,考虑与监管、材料供应和基础设施限制相关的市场风险至关重要。
煤炭市场:亚洲需求居高不下与全球拒绝煤炭
在2025年,全球煤炭行业显示出截然不同的趋势。亚洲对煤炭的需求在高峰期仍然居高不下,而发达国家因环保原因加快了对这种燃料的淘汰。盛夏时节,东亚的煤炭进口激增:例如,在8月,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煤炭进口总量比7月增长了近20%。这一现象源于酷热天气导致的电力消费增加以及部分矿山因安全检查暂停生产。
- 亚洲对煤炭的需求。 亚洲各国继续积极使用煤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煤炭使该地区的多个经济体避免了电力轮流供给,并确保在高峰月份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煤炭的高需求也支持了价格: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炭的能源报价在夏末时涨至每吨110美元以上,创下五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 气候政策与需求下降。 在世界其他地方,煤炭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弱。在欧盟,煤电的比例降至10%以下(几年前约为15%),11个欧盟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完全关闭所有煤电厂,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美国便宜的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正在逐步取代煤炭,尽管对煤炭行业的某些支持措施仍在进行。即使在历史上依赖煤炭的国家,也在减少其使用:德国在2022-2023年临时增加煤炭消耗后,到2025年再次降低了煤电的产量。全球煤炭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低于去年水平——出口报价下降了25-30%,反映出亚洲以外地区需求的减弱。
- 俄罗斯出口和适应。 俄罗斯,作为全球三大煤炭出口国之一,已经将出口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自2022年欧盟实施禁令以来。目前超过75%的俄罗斯煤炭出口流向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其他亚太国家。东方市场部分弥补了失去的欧洲市场,但远程交易需要给予买家折扣,并增加运输成本。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拒绝使用煤炭,俄罗斯的煤炭开采公司将需要适应——寻找新买家、发展深加工或关注国内项目(例如,面向工业集群的“清洁煤”)。只有提高效率和灵活性,才能保持竞争力。
因此,煤炭行业经历了一种“天鹅之歌”:短期内,煤炭在亚洲市场受到需求并能够带来利润,但长期趋势则明确指向这种燃料的作用下降。投资者和公司必须考虑矛盾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未来几年煤炭仍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新的项目面临着到2030-2040年市场收紧的风险。重点在于多元化战略、成本控制及政府政策,缓解煤炭行业衰退的社会经济影响。
俄罗斯燃料市场:稳定与强力控制
2025年秋季,俄罗斯国内石油产品市场的情况与9月份的危机相比显著改善。在一些地区出现汽油短缺和价格飞涨后,政府迅速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开始显现成效。到10月中旬,主要的燃料短缺问题得到解决:汽油和柴油的批发价格已经回落至高峰值以下,独立加油站几乎在所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恢复了正常运营。然而,离油库较远的区域仍面临困难,因此政府对形势保持高度关注,并延长监管措施。
- 出口禁令,价格控制。 自9月底实施的汽车燃油全面出口禁令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对柴油出口的限制仍然存在:独立贸易商仍未允许出口,而石油公司仅在严格限制的数量下获得出口许可。同时,政府继续保留对炼油厂的补偿机制——继续支付内部市场供应的补偿,以此激励其将汽油和柴油转向国内加油站。为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对汽油和柴油的进口关税在2026年中旬之前免征,并在必要时简化自友好国家(例如白俄罗斯的炼油厂)的进口程序。此外,加强了对加油站价格的监督:联邦反垄断服务对部分加油站网络发出警告,指责其价格无故上涨。政府努力避免直接的行政冻结价格,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和定点措施(如对偏远地区燃料运输商的定向补贴和继续实施补偿机制)来应对。
采取的措施已经显现成效。得益于在炼油厂完成的非计划维修及部分出口量的重新导向,国内汽油和柴油的日产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加油站再次获得必要的燃料供应。政府期望在接下来的冬天不会经历严重的供需问题,但仍保持高度警惕——若出现新的短缺迹象,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从战略角度来看,行业现代化的议题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发展燃料存储与运输的基础设施,推广数字平台以确保资源的透明分配,提高国内石油的深度加工水平。这些方向在“REN-2025”论坛上进行了讨论——显然,仅仅依靠紧急措施无法保证市场的长期稳定,需要对燃料行业进行系统性转型。
预测与前景:冬季前的谨慎乐观
全球能源行业正接近2025年底,积极适应新的现实。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持续对抗重新调整了全球能源资源的贸易:石油和天然气流动正在重塑,制裁压力迫使寻找替代路线和合作伙伴。能源行业的公司努力降低风险——通过将出口重新定向至亚洲市场,发展自身原材料的加工能力以及对价格波动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创纪录投资正在形成行业的长期构架,在这一构架中,“绿色”发电的角色愈发显著。
对市场而言,近期最大挑战是顺利度过冬季月份。欧洲将面临寒冷的考验:能否在可能的异常寒冷天气下保持天然气的平衡而不回归进口俄罗斯燃料?对于俄罗斯而言,主要考验将是稳定国内燃料市场的供应:采取的措施必须在冬季防止再次出现燃料短缺的高峰。全球风险背景仍在,包括地缘政治冲突(中东紧张局势、乌克兰冲突持续)以及诸如技术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可能打击能源基础设施的紧急情况。
不久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2025”论坛,以“共同创造未来能源”为主题,为经验交流和寻找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平台。在REN-2025上,特别关注确保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和揭示俄罗斯在新条件下的出口潜力。在论坛期间,举办了“俄罗斯-欧佩克”对话以及与亚洲和非洲国家代表团的会晤。最终签署了十多项合作协议——从现代化电网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到推进石油天然气行业设备的进口替代计划。这些协议为今后的投资和改革设定了基调。俄罗斯领导层重申了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巩固国家地位的意图,同时确保自身经济的能源供应稳定。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投资者和能源行业参与者对未来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制裁、物流重组还是技术变革,业内展现出惊人的韧性。适应进程仍在继续,2025年是能源领域重要变化的时期。未来将检验全球能源行业在冬季考验中能否成功应对,巩固在这一复杂阶段所达到的利益平衡。无可否认的是,全球能源行业正走向一个新的互动与创新水平,其主要参与者准备迎接变化——通过投资未来并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