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能源新闻:制裁与OPEC+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 /
能源新闻:制裁与OPEC+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13

2025年10月30日能源领域最新消息:对俄罗斯制裁加强,OPEC+产量增长,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情况,俄罗斯稳定燃料价格的措施。

2025年10月30日的燃料与能源领域(TEK)最新事件显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趋势。美国对俄罗斯石油行业的制裁压力加大,针对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实施了新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同时,主要的全球石油生产国正继续增加供应:OPEC+联盟分步骤地提高产量配额,力求恢复失去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全球石油市场仍受到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压力——布伦特原油报价维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反映出因素之间的脆弱平衡。然而,最近的制裁消息促使价格短暂上涨至66美元以上,显示出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性。欧洲天然气市场相对稳定:欧盟的地下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填充率超过85%,为冬季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储备,并保持价格在适度水平。同时,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许多地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创下新高,尽管为了确保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各国尚未放弃传统资源。在俄罗斯,经过近期的燃料危机,政府继续采取措施以稳定国内石油产品市场——通过限制出口和提供补贴,成功抑制了批发价格,防止了汽油短缺。

石油市场: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压制价格

在供给过剩与需求平淡的影响下,全球石油价格依然偏低。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约为65美元/桶,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则维持在61美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低10%至15%。这一形势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 OPEC+增产。该联盟有序增加市场供应:10月的配额提升约为137,000桶/日,预计11月将有类似动作。从4月起,OPEC+的八个国家总共增加了约270万桶/日的产量,导致全球石油和石油产品库存增长。
  • 需求增长放缓。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前几年。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5年的需求增幅仅约为70万桶/日(相比2023年的200万桶/日)。全球经济的放缓,高油价的影响(刺激了节能措施)以及结构性变动——例如电动车的快速普及,均影响了需求的提升。此外,中国工业增长的放缓也限制了这一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需求。
  •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制裁的升级限制了其部分出口——美国最近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新限制促成了价格短暂飙升至66美元,强调了政治风险的影响。同时,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缺乏对话进展保持了不确定性。因此,报价仍在狭窄的范围内徘徊,缺乏向上或向下的明显动力。

综合来看,供给超过需求,未能使价格显著上涨。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当前趋势持续,至2026年布伦特的平均价格可能会降至50美元/桶。

天然气市场:欧洲几乎填满储备,价格稳定

欧洲在天然气市场中的关注度上升,正在结束冬季的准备。到了10月底,欧盟的地下储气设施几乎填满90%的总容量,为严寒天气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天然气的市场价格保持在适度水平:TTF交易中心的期货价格约为30欧元/MWh(约380美元/1000立方米),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高库存水平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的创纪录进口,弥补了来自俄罗斯及其他传统来源的管道供应减少。LNG的份额现在占欧盟气源的近一半,而美国是主要供应国。尽管欧洲市场看起来趋于平衡,但对LNG的依赖增加使其在外部因素下变得脆弱,例如亚洲对天然气的竞争。当前,欧洲消费者的状况是有利的:储存设施已满,而价格在冬季来临之际仍相对较低。

国际政治:制裁对抗升级,谈判陷入僵局

10月底,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对抗加剧。美国对俄罗斯石油行业实施的新的限制,实际上禁止与两大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合作。莫斯科对这一举措表示谴责,并宣称已准备将出口转向友好国家,并采取反制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与此同时,政治对话仍处于僵局。自夏季俄罗斯与美国领导人在阿拉斯加会晤后,未能取得进展:华盛顿在未解决冲突之前并不打算放宽制裁,而莫斯科拒绝在压力下改变其立场。甚至讨论了一些激进的新措施——这突显出西方态度的强硬。

因此,能源行业的制裁压力加大,而没有外交上的突破,这为TEK市场保持了高地缘政治风险。

亚洲:印度与中国在支持自我开采的同时增大进口

亚洲两大主要消费国——印度和中国——继续积极采购能源资源,同时努力发展国内生产。新德里明确表示,在不损害能源安全的情况下,无法大幅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因此,莫斯科为印度买家提供了优惠条件(对乌拉尔油的布伦特价格折扣),导致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保持高位。同时,印度正在其境内投资勘探和开采,以期降低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中国也在利用这一局势,增加对廉价俄罗斯原材料的采购——北京没有参与西方制裁,并利用了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折扣。预计2025年,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将保持在接近创纪录的水平,尽管由于去年基数偏高,增速放缓。中国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逐步增加(每年有几个百分点的增幅),部分弥补了需求,但并未消除其对进口的重大依赖。据估计,中国仍需通过进口满足约70%的石油需求和约40%的天然气需求。因此,印度和中国继续在全球资源市场上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最大的能源资源消费和进口国,同时努力发展自身资源基础。

煤炭:亚洲需求依然强劲,价格稳定

尽管可再生能源(VIE)迅速增长,全球煤炭消耗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在亚洲。中国和印度继续大量燃烧煤炭发电,支持了需求。主要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增加了产量,从而使煤炭市场的价格保持在稳定的中等水平。

俄罗斯石油产品市场:内部措施稳定价格

在俄罗斯的内燃油市场上,继续采取措施以在近期的抢购潮之后稳定价格。主要措施是临时禁止出口汽油和柴油——这一限制延续至9月底,从而增加了国内燃料供应。10月开始,部分限制开始对大型炼油厂部分解除,但条件是确保内市场供给(小型生产商仍旧无法出口)。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燃料分配的控制,以应对一些炼油厂因事故和无人机袭击而临时停产的情况。生产商被要求优先满足国内需求,防止市场的投机行为,相关机构正在考虑电厂与加油站网络之间直接合同的推进,绕开投机者。此外,仍保持现金补偿——补贴和“价格缓冲”,以促使石油公司在国内市场保留更多的汽油和柴油,尽管这会影响出口的利润。

一系列措施已经显示出效果。由于出口禁令,每月有成千上万吨的燃料留在国内,这缓解了短缺的严重性。批发价格在创纪录的峰值后稳定下来,而加油站的零售价格自年初以来仅增长约5%(在通货膨胀范围内)。燃料危机已成功得以控制:加油站已得到足够的燃料保障,政府表示愿意在必要时重新限制出口或实施新机制,以防止价格再次飙升。

0
0
添加评论:
留言
Drag files here
No entries have been found.